2025 Venice&Milan, Italy

2025年春節的時候從德國慕尼黑飛威尼斯(Venice)機場入境義大利,最後從米蘭(Milan)經上海轉機回台灣。威尼斯自古有水都的美名,主導上完全禁止汽、機車通行,威尼斯城被運河分隔並由橋梁相連,共有121座小島,威尼斯這個名字源於公元前十世紀居住在該地區的古威尼蒂人(Veneti),這個城市歷史上曾經是威尼斯共和國的首府。

威尼斯共和國因絕佳的地理位置,位在亞得里亞海東岸,約在13世紀前後快速發展,是十字軍東征和勒班陀戰役(西方自古典時代以來最大的海戰)的集結地,也是絲綢、糧食和香料的集散地。14世紀發展至頂峰,疆域曾廣布地中海諸多島嶼一直延伸到中東半島

威尼斯共和國的疆域及與鄂圖曼帝國對峙圖,15世紀-16世紀。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然而在15世紀時開始出現頹勢,黑死病在1348年肆虐威尼斯,並在1575-1577年間捲土重來。在這三年間,高達五萬人死於黑死病,城市只剩下三分之一人口,而隔離檢疫的英文「Quarantine」就是來自威尼斯語,原意為「40天」,因當時的黑死病,威尼斯人的隔離時數是40天。15世紀時被鄂圖曼帝國入侵後更是元氣大傷,直到約17世紀,因為土耳其人對地中海東邊的控制,促使歐洲國家尋找其他航線,威尼斯因此失去了大部分的重要性與影響力,最終於19世紀初因拿破崙入侵而滅亡。1866年,由於第三次義大利獨立戰爭而舉行的全民公投,威尼斯成為義大利王國的一部分。

從機場乘坐Alilaguna交通船前往威尼斯市區

威尼斯有上百個島嶼,島嶼間除了靠船,也靠400多座橋梁連結,然而當中最有名的橋樑,莫過於里奧托橋(Ponte di Rialto)。

里奧托橋,可以看到橋中間聚滿了拍照的人

里奧托橋於1591年完工,是一座供人行走的單拱石橋,在19世紀以前,其更是唯一一座跨越大運河的橋樑,在其兩側還有著一間一間的商店及攤位,讓這座橋顯得更為熱鬧且特別,不過店家雖多,賣的東西都很雷同,也相對都是比較粗的觀光產品,遠不如其他街道裡的小店。

里奧托橋的商店。

威尼斯主要的景點有下面幾個,不過這次因為時間關係,大多沒有機會好好前往,只能留待下次了!

  •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曾被拿破崙譽為「歐洲最美的客廳」,廣場四周盡是文藝復興時期宏偉精美的建築
  • 聖馬可鐘樓: 是威尼斯最顯眼的地標之一,高達98.6公尺,頂樓風景聽說很優美
  • 聖馬可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 是世界知名的教堂之一,更是拜占庭式建築的著名代表。
  • 總督府道奇宮(Palazzo Ducale): 道奇宮是過去的總督府,同時也是歷代威尼斯總督的寓所,現則是博物館

聖馬可廣場有很多野鴿跟黃腿鷗,黃腿鷗很兇,如果手上拿著麵包或零食,牠們會直接從空中飛過去搶食…

暢遊威尼斯運河最具特色的玩法,非貢多拉(Gondola)莫屬。貢多拉是一種傳統船隻,長約12公尺、寬約1.7公尺,純手工木製,威尼斯政府在1562年頒布了一條法令,規定所有的貢多拉必須漆成黑色,並且統一了它的樣式。這一傳統一直被保持了下來,如今的貢多拉也是統一的黑色,只有在特殊場合才會被裝飾成花船。船夫站在船尾划動,幾世紀以來,貢多拉是威尼斯境內主要的交通工具。

一艘貢多拉做多可以坐5個人,公定價半小時白天90 歐元,晚上(7點過後)是110 歐元,幾個大碼頭固定都會有大量的貢多拉等著載客,在一些威尼斯巷弄的橋邊,也會有零星的貢多拉停靠。船夫會載著遊客,在大大小小的運河中穿梭,大多數路線會經過著名地標里奧托橋,可以有很好的拍照視角。上船時船夫也會會依據人數、體重,安排座位,由於船小,只要一個重心轉換,就會明顯感受到船身傾斜,所以乘船期間是禁止在船上走動及換位置的,前陣子網路上還有遊客不聽勸阻導致翻船的新聞。

在威尼斯的街頭常可以看到奶油甜餡煎餅卷(cannoli crema),源自西西里島,現已成為義大利甜點的代表之一,原本打算在一家咖啡店試試看,不過剛好店員是華人,強烈建議我們不要因此作罷,不知道是真的如店員所說不合華人胃口,還是他們自己家做得不好吃。

奶油甜餡煎餅卷

威尼斯本島的景點雖然沒有機會好好走走,兩個特色離島彩色島(Burano)及玻璃島(Murano)倒是都去了。從威尼斯本島到Burano要一個小時的船程,海上沿路都設有木樁指示航道,而幾乎每隻木樁上都停著一隻鸕鶿。

彩色島上的房子都塗滿了繽紛的色彩,小小的運河穿梭其中,宛如一個童話小鎮,由於我們到達的早,不但沒什麼遊客甚至連島上的居民都還沒出門,很好的體驗整座小島從寧靜到甦醒喧囂的過程。

玻璃島顧名思義是以玻璃製造聞名的小島,尤其是色彩繽紛的玻璃器皿,及拉絲熱塑,會有這樣的特色主因是1291年,威尼斯共和國擔心玻璃廠的爐火會引起布滿木屋的威尼斯城發生火災,下令主導的所有玻璃廠遷往玻璃島,從此奠定Murano成為七彩玻璃製造業的中心。Murano的玻璃製造業,稱雄歐洲幾個世紀。由於穆拉諾玻璃大受歡迎,島上的玻璃工匠很快成為顯赫公民,在14世紀以前,玻璃工匠被允許佩劍,並享有豁免權,他們的女兒可以嫁入威尼斯豪門。玻璃師對威尼斯如此重要,因此被禁止離開威尼斯共和國,但仍然有人冒險遷往英國和荷蘭等國落戶。


結束威尼斯的行程後,變成了火車前往米蘭。抵達米蘭的第一站,我們便前往了恩寵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也就是著名的達文西《最後的晚餐》一畫所在地。

最後的晚餐(Last Supper)

最後的晚餐是一幅壁畫,畫的是耶穌及門徒吃飯的一幕,而這幅畫所處位置就落在教堂的食堂。這幅畫無論是在顏料、空間感、布局甚至是背後的故事性,網路上都已經有許多精闢的論述,就不再這邊班門弄斧了。要來看這幅畫一定要預約,而且是很早之前就要預約了,我們來的日子可以說是一年之中旅遊最淡季的時間點,還是提早了兩個月前就預約,而且原本想預約單純入場參觀的門票,已完全售馨,退而求其次預訂了包含導覽的門票。整個觀看壁畫的時間約是15分鐘,導覽可能會再多20分鐘以上。

最後一站是米蘭主教座堂(Milan Cathedral),它從始建到建成共花費了近六個世紀,是義大利最大的教堂。

米蘭主教座堂(Milan Cathedral)

教堂外觀有許多尖塔,共有135座,是哥德式建築的特色,尖塔是教徒追求更接近上帝的代表,有宗教崇高性。可以選擇爬樓梯或是搭電梯前往教堂頂部,近距離觀賞這些尖塔。

教堂內部有很多彩色玻璃裝飾(stained glass),也是屬於哥德式建築的特色。每一片玻璃都在說著一個故事。